烟雨楼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烟雨楼论坛


 
首页Latest images注册登录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向下 
+5
小风疏雨
懂你
冰- 点
碧荷听雨
雨滴芭蕉
9 posters
作者留言
雨滴芭蕉
分区版主
分区版主



帖子数 : 113
注册日期 : 13-09-12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Empty
帖子主题: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Icon_minitime周六 八月 30, 2014 3:39 am

东坡在临死之前两个月,在一个寺庙里,看到了寺里的住持冒死保存的自己的一张画像,于是写了一首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多少无奈,多少酸楚,多少调侃,却又有多少豪迈,多少旷达,多少解脱。那么你又怎么理解东坡,怎么评说东坡这一生?这次的作业就是以这首诗为引子,简要总结一下东坡的一生,并列出在何地写了那些有名的词。作业可以参考资料,完成时间9月10号
返回页首 向下
碧荷听雨




帖子数 : 35
注册日期 : 14-07-10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Icon_minitime周六 九月 06, 2014 5:36 am

苏东坡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一生经历坎坷,多次被贬。他曾官至礼部尚书,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只得远离京城去担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苏东坡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东坡在临死之前两个月,在一个寺庙里,看到了寺里的住持冒死保存的自己的一张画像,于是写了一首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多少无奈,多少酸楚,多少调侃,却又有多少豪迈,多少旷达,多少解脱。
黄州惠州儋州都是贬谪之所,但在苏轼心中却成了他一生最绚烂的最有成就感的最难忘怀的福地。
黄州,是现在湖北的黄冈。乌台诗案,为苏轼政治生涯重大转折,几至于死亡。后经力保,改谪黄州任团练副使。他在黄州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苏东坡谪居黄州。这时,他的俸禄减了一半,而家里供养的人口又多。为了维持生计,他在城东开垦的一片坡地,种地添补家用,这也成了“东坡居士”的由来。
苏轼词的逸怀浩气、举首高歌,无疑是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如此高远的气象、如此开阔的境界、如此旷达的风格,是此前罕见的。他总是保持乐观的精神。在他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他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东坡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再次被贬是去惠州,就是今天的西湖。惠州地处岭南,气候温暖,一年到头甜瓜香果不断,其中以出产荔枝、龙眼、柑橘、杨梅等超甜果类出名。在别人眼中的岭南烟瘴之地,在苏轼眼中却是洞天福地。他到此如游鱼得水,大饱口福的同时心满意足地赋诗一首:“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 能吃到新鲜荔枝好似神仙,可以想像苏轼将“瓤肉莹白如晶雪”的荔枝送到多髯之口中时乐不思蜀的神情。
因为有荔枝相伴,苏轼在惠州度过了甜蜜的三年,惠州给他的记忆是美好的,正如他在《定风波》里所写的那样:“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然,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他那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里面的“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这首《蝶恋花》,代表了他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表现诗人创作上的多方面才能。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诗人的感伤。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
在惠州,苏东坡写下了160首诗词和几十篇散文,使西湖美景名扬天下。他在《江月五首》中写道:“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更有那《卜算子》中妇孺皆知的名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用清理西湖淤泥堆成的苏堤,成了西湖十景之一。
看到苏东坡在惠州乐不思蜀,有人就羡慕嫉妒恨了。于是他又被贬到更远的地方---儋州,就是今天的海南岛。那是天涯海角啊,那时候可不是现在的旅游景点,是极其荒蛮之地。儋州地处热带,毒蛇猛兽遍地皆是;最令人恐怖的还有瘴疠和疟疾时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你看他这首《千秋岁》就知道,距离京城有多遥远了。“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於海。”这是步秦少游的《千秋岁.水边沙外》的韵写的,秦少游当时坐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词人受贬远陟,孑然一身,更无酒兴,他乡逢春,因景生情,引起词人飘零身世之感。苏东坡此词颇有同病相怜的感觉。
但苏东坡依然是乐观的。苏轼与儋州黎子云兄弟结成亲密的朋友,每次去他们家中拜访,都是乐而忘返:“城东两黎子,室迩人自远。呼我钓其池,人鱼两忘返。” 他常常和村民们在槟榔树下拉话家常。有如此真挚的情谊,难怪苏轼要说“我本儋州人,寄生西蜀州”,愿意“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二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了。
在海南生活三年, 苏轼毫不悔恨,他把这当成了他一生最奇绝的最难以割舍的生命历程。在离开海南时,他写下著名的《六月二十日渡海》:结尾写道:“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妄图用流放的手段置苏轼于死地的佞臣们没有料到,他们居心叵测设置的三座暗礁,不但没有遏住苏轼生命江流的奔涌,反而成就了他生命的激荡与辉煌。
返回页首 向下
冰- 点




帖子数 : 10
注册日期 : 14-07-21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Empty
帖子主题: 苏轼坎坷一生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Icon_minitime周六 九月 06, 2014 8:06 am

东坡坎坷一生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返回页首 向下
懂你




帖子数 : 21
注册日期 : 14-08-22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Icon_minitime周一 九月 08, 2014 12:14 pm

词苑初级C25--懂你第八期作业

苏轼的旷达

苏轼是一位旷世无双的文化巨人,后人称其诗、词、文、书法、绘画“五绝”,当之无愧的千古一人,一人千古! 但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其人生经历却充满坎坷,饱尝艰辛。四十年仕途生涯却坎坷曲折,在朝任职的时间,总计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所度过的。而且一贬再贬,由黄州而惠州,由岭南而海南,愈贬愈远,在极其艰难的岁月中,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旷达的处世态度。试从下列诗文中感受一下苏轼的旷达精神。

1、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作是东坡千古传诵的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2、水调歌头
(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3、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4、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时因乌台诗案被贬在黄州已整整两年了。苏轼在黄州处境十分险恶,生活在也很困,但他仍旧很坦然乐观。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

5、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并由眼前实景感悟到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  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6、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苏轼那时候正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却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当然也没有事情可做,所以他自称为“闲人”。在文章中,作者仅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下庭院图。有什么心境就有什么艺术境界。可以说,这清朗月光,空明的庭院,恰是此时此刻作者心境的表现。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卒章显志,在议论中表达了旷达情怀。

7、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虽然当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8、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9、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子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宋代的唐庚认为“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巴金曾说读《前赤壁赋》,可以给人一种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美;同样,读《后赤壁赋》,它也可以把我们带入一个陶然忘忧、随缘自适的自由天地。
在新旧党争中,因为坚持自己的政治操守,以致一生境遇坎坷。他的思想境界亦随境遇之变、阅历之广而不断深化。他在元丰五年那个看不到政治希望的秋冬里所写下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不仅反映了他思想境界的转化,也反映了他创作风格的新变,成为代表中国古代散文创作的新境界和文赋一体新高度的重要作品。
两赋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完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后篇句句冬景,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季节山水面貌的变化,勾勒了两幅截然有别的江山景色图。叙事方面,前篇是即事而叙,简洁明了;后篇则对于客、酒、肴进行说述,写得别有情味。抒情方面,前篇由乐而悲而解脱,过程起伏,但直抒多于想象,作者的观点表达得完整而且显露;后篇则从飞鹤探舟西展开想象,将鹤与道士合而为一,完全是幻觉和梦境的描述,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如果说前篇算是关于超越的思辨,那么这后则表现出了超越的心境,苏轼将以超越的心态,继续游戏人间。从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旷达开朗的胸怀。

10、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11、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我们从此诗看不到苏轼身陷蛮荒,老病交加的困境和窘态,而是感受到他的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把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12、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首诗,就是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诗中回顾了他在南方流放的经历,表达了他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旷达豪放的襟怀。
这次北归,苏轼只是遇赦而已,并非回京作官。同时,这首诗写在他迭经打击之后,写在险象环生的海浪海风之中,写在他终生坎坷,即将辞世的前一年,此诗没有一般人常有的痛定思痛,感慨万分。而是对莹洁无尘的人格和心灵的自我鉴定,是对此理性的美学审视;那可能带来舟覆人亡的风啸涛吼,成为雄壮的音乐;那缺医无药的瘴疠之地,成了他一生中最适于观赏的奇绝之处。这里,所表现的平和心态,洒脱风度,乐观精神,豪迈气概,可与“大江东去”那首词相提并论,其心胸之旷达,于此得到了充分的集中的展示。
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但无论他官职大小、任职何方,总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长期的逆境漂泊生活,早就了他的“用舍由时,行藏在我”。如此看来政治荣辱,宦海沉浮,家庭的磨难离散对他来说祸兮?福兮?感谢苏轼,这位这个文学史上的不倒翁,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财富。
返回页首 向下
小风疏雨




帖子数 : 12
注册日期 : 14-06-05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Empty
帖子主题: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Icon_minitime周二 九月 09, 2014 4:24 pm

一束阳光越窗落在桌上,清晰可见的尘粒起浮悬落。顺着光束看去,仿佛越过历史尘埃定格在宋朝时期,掀起一页平仄的字符。让人不经然就会想起宋朝大文--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 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 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他在年轻时,可以鲜衣怒马,狂傲不羁。到了岁华之秋,经历了人生种种。回首向来萧瑟处,竟无息的滋长人生之雅趣多几。鞠躬垄亩,呵护那些微小孱弱的生命。特别是晚年经历了岭海漂泊谪居的生活,昔日里一个叱姹风云的人,走过繁芜,有的是淡泊的心境,旷世的胸襟。

 东坡黄州之贬时作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 。《不算子。缺月挂疏桐》《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等为不朽词作。等等。长期被贬使苏轼“无官一身轻”,不被繁杂的琐事所困扰,有充足的时间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潜心从事创作,也是苏轼诗词创作在黄州大放异彩的重要因素。

东坡惠州之贬时作词:《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游博罗香积寺 二年流落蛙鱼乡》; 江月五首;等等。北宋时期的惠州,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比中原落后许多,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苏轼安之若素,凭着他一如既往的乐观和开朗,把困窘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在苏轼的心目中,清风明月,尽是宝藏。也许人们会把这看作文人笔下的浪漫笔触而已,其实他的真实生活就是如此,这源于东坡骨子里的开朗乐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也许正因为胸怀的博大,苏轼才能真正在各种压力和迫害下永远保持乐天派的本色。

 苏轼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诗人 ,刚从琼州赴儋州时,途中遇雨,苏轼一面怀着“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的心绪,一面却从海南山间的急雨云雷的奇妙景象中开阔了胸襟,产生了浓郁的创作欲望:“急雨岂天意,催诗走群龙;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海南特有的瞬息万变的湍急雨流,仿佛是舞动着的群龙,正在敦促他写诗;而那幻奇的乌云和迸发笑声的闪电,也正为欢庆诗人的新作而变换颜容。这时的苏轼,早已忘记自己是个贬逐的囚犯,忘记他发下的“焚笔砚断作诗”的誓言了。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多少无奈,多少酸楚,多少调侃,却又有多少豪迈,多少旷达,多少解脱。用超然自得、忘情物我的佛道思想摆脱困境。苏轼的处世态度有一个“随遇而安”的习惯,“万事从来风过耳,何用不著心里”,“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识愁滋味”,他认为,凡事只有“游于自然”,“忘情物我”,达到“无愁可解”的境界才是最上乘。而这种忘情物我、无愁可解的达观性格,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可见苏轼不慕功名荣利的情怀,与民众结下了深情厚谊。千年之后的我们,再来看着这些文字,轻轻触摸光束,惊动了无数浮尘...感慨难叙。


由小风疏雨于周三 九月 10, 2014 5:09 a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
返回页首 向下
簪月@




帖子数 : 21
注册日期 : 14-05-28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Icon_minitime周二 九月 09, 2014 5:04 pm

C组簪月第八次作业
苏轼的黄州惠州儋州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再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妓女提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他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东坡在临死之前两个月,在一个寺庙里,看到了寺里的住持冒死保存的自己的一张画像,于是写了一首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在苏轼的一生中,政坛上大起大落,落差令常人难以想象,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生命中的主题,一生漂泊,暮年投荒,他经受了无数的磨难。然而他仍然能够用诙谐的语言总结自己,足见坡公胸襟之坦荡。其中“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句,即是自嘲也是自我肯定,贬谪在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才成全了苏轼,成全了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境界。
实际上,苏轼是一个真正的全才,他代表了宋代各种文化创作的最高境界,而他本人也是一个人格魅力四射,政治上济世悯农,刚正直言的人,他儒释道三教圆融,对人生意义有独特体会,他的超然旷达和乐观率真更是令无数人倾倒,有一种人不管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是令人瞩目和激赏的,具有这种独特人格魅力的人很少,而苏轼恰恰就是最耀眼的一个。
谪居黄州,苏轼真正的成熟了.“乌台诗案”从身体和精神上都给苏轼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是这并没有使苏轼噤言检行,他的豪情依旧不减,刚刚从狱中走出来,还没来得及考虑自己的处境,就已经“试拈书笔已如神”了,简直是“死不悔改”。
然而黄州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苏轼顶着一个芝麻芥子大的小官,拖家带口地来到黄州,只是由当地州官看守的一个犯人而已,性质近似于流放。想当年意气风发,名满天下,皇帝青眼相加,重臣延为上客的苏轼,一下子沦落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小镇黄州,而且因案件连累的人太多,“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他向来认为的那些亲友,已经视他如瘟疫,躲之不及了。从“乌台诗案”的阴影中走出来,他的心态日益趋于旷达和平静,甚至有了仙去的念头:“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闻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这只是他一时纵情高歌而已,不想却引起了很大的误会,实际上,他是不会这么做的。最能体现他此时心态的是另外一阙词:《定风波》,全词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豪情旷达又起,已然能吟啸迎风雨,大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坦荡胸怀了,如此壮志豪情,又如此超然不羁,竟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而且苏轼是不肯服老服输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纱》)其实,苏轼的这种精神一直是有儒家积极入世的理念支撑着的,即使是他刚从狱中走出,初到黄州时,也未曾放下过这个理念:“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壈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福祸得丧,付与造物。”这几句话掷地有声,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令人肃然起敬,非东坡不能出此语。这对一个逐臣犯官来说,怀如此忠义之心,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只要和前代的逐臣一比较,便能利见分晓。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尽了他政治落寞,但读来却让人倍感豪放,全词气势恢弘,苍凉悲壮,化千年为一瞬,唯江月是永恒,实在是苏轼向长空发出的一声长啸,是强者的壮音。相比之下,前后《赤壁赋》则更多的表现为人生的哲思。《前赤壁赋》假托客言写人生之悲,又自我宽解以庄子之齐天人,齐物我,令人叹服。而《后赤壁赋》中道家思想就更明显了,道士化鹤过舟,真有随缘任性,清明无尘的仙人之境,而实则道士,鹤已与自己融而为一,达到了“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进退自如的境界。三咏赤壁是苏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诗作。赤壁给了苏轼神秘的灵感,苏轼也使黄州赤壁千古垂名,这里究竟是否三国赤壁倒退居次要了。
黄州的谪居生活使苏轼由锋芒毕露转为厚重的成熟,他已经具备了沉静处理政治的能力,顺乎自然的,他将再次迎来政治上的辉煌。
岭南,即惠州。当时属蛮貊之邦,瘴疠之地,气候迥于北方,生活条件又极艰苦。苏东坡获罪之人,自然虚职无权无钱。但是他位卑未敢忘忧民——情系百姓 心忧黎民。
寓惠期间,苏东坡写下了许多首诗词。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是成为流芳千古的名句。
苏东坡谪惠期间创作作品587首(篇、幅),包括诗124题187首;词18题18首;各类杂文111题129篇;书信共(与51人通信)233篇;书画20幅。苏东坡在惠州生活工作了两年又七个月(940天);积累下如此浩瀚的艺术作品,其中很多佳作精品已经永垂于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而不朽,它们不仅是惠州人民永远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之杰作,而且值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永远地阅读、审美与鉴赏!其中《荔枝叹》之类堪称批判帝制反对***之艺术丰碑!
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四月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62岁的苏东坡,十九日离惠州,过广州,经新会,转藤州遇弟辙,同到雷州,在海岸别弟,从徐闻递角场乘舟达琼州岸,停留琼州城东十多天,沿海岸西行,过澄迈通潮阁和临高的苏来村、临机(今临城),进入儋州境内,取道松林岭,于七月二日到昌化,即今儋州市中和镇。
东坡居儋期间,留下诗文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诗有127首,词4厥,文182篇。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44岁,因“乌台诗案”被逮,八月下狱,十二月出狱后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七年49岁,转汝州团练副使。到绍圣元年(公元1904年)59岁,被贬黄州,8月再贬惠州。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62岁,四月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直贬儋州。65岁时,哲宗病故,徽宗即位,大赦天下,七月离儋至廉州,年底北归。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66岁,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经年66岁。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闰六月二十日,安葬于汝州郏城县钩召乡上瑞里的嵩阳峨眉山。

苏轼先逝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但是他那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卓绝的才智构成的多彩形象,一直令人魂牵梦绕。也正是“乌台诗案”,这场政治风波,让苏轼政治上失败,造就文学成就的巅峰,有时,一路的平顺,反而会埋没了一人,经过一段挣扎的自我交战和调适历程,方才能在其才情上大放异彩。
返回页首 向下
碧荷听雨




帖子数 : 35
注册日期 : 14-07-10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Empty
帖子主题: 代班助清闲交作业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Icon_minitime周三 九月 10, 2014 1:44 pm

代班助清闲交作业
我眼里的苏东坡
苏东坡在临死之前两个月,在一个寺庙里,看到了寺里的住持冒死保存的自己的一张画像,于是写了一首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多少无奈,多少酸楚,多少调侃,却又有多少豪迈,多少旷达,多少解脱。。。。。。。





我想给大家介绍的东坡不单单是他的诗词,而且还有他的思想,东坡的父亲苏洵是个寡言,正直的文人,而他的祖父则是这位不识字的老汉。苏东坡的酒量倒不是由祖父那里继承而来,但是他的酒趣则是得自祖父,以后不难看出。这位不识字的老汉的智慧才华,原是在身上深藏不露。结果却在他儿子的儿子的身上灿烂的盛放了。身心精力过人的深厚,胸襟气度的开阔,存心的纯厚正直,随着文字的深入阅读,逐步的了解东坡.............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一0 三六),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O 一)逝世.是金人征服北宋的二十五年之前。他是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年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 在位期间做官, 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哲宗)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滴。研究苏东坡传记,同时也就是研究宋朝因朋党之争而衰微,终于导致国力耗竭,小人当政.......

苏东坡天赋的才气,特别丰厚,可以说是冲破任何界限而不知其所止.和东坡一齐长大一齐读书而将来也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他弟弟辙,字子由。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与以后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苏东坡这
个诗人毕生歌咏的题材。东坡对弟弟不但是同学,而且是良师。他写的一首诗里说:“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子由也在兄长的墓志铭上说:“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青年时期的苏轼,初入仕途,弟兄两经常写诗唱和。。在这类诗中,可以找到一个年轻的士子对人生的远大抱负和清新的思想;他曾经和子由写过这样的一首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这首七绝成了东坡诗的佳作。此处“飞鸿”一词是人心灵的象征。
说来也颇有趣,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诗。苏东坡在由杭州到密州时,心中思念子由,他写了一首词,调寄沁园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敛。星霜耿耿,云山搞锦,朝露团团,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含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悠游车岁,且斗搏前。

  又在密州时,想起不能见面的弟弟,他写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批评家说这首词写出之后,其它以中秋为题的词都可弃之不足惜了。

 
而且他是个思想家,在逆境中他没消沉,相反却表现出极其超远的视野和极其阔大的心胸。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看出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
他还会享受生活,无论环境多么恶劣, 他总能观察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的美。。。。。。。

他在一次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
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一封写给范镇儿子的信,
语调则近诙谐,他说:“临桌亭下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
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而且,他还很幽默,平易近人;
在 被边贬嫡的时候,有船不让渡,有舍不让居,苏轼自己动手盖了草屋,雪堂,自己动手开辟土地。向邻近的农人学会了庄稼和蔬菜的种植技术‘在和友人孔平仲的一首诗里,他
说: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对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有一段日子,久旱不雨,后来下了雨,苏东坡和农人完全一样快活而满足,

苏东坡关心人,关心民间疾苦,这是他一生的底色。他做的的三件事情,足以说明是苏轼的人道主义的表现。他被贬谪黄州时,对当地百姓因贫穷而杀死婴儿的情况深为惊骇,写信给太守,呼吁制止杀婴。元佑七年,南方洪灾,百姓衣食无依。而因为青苗法的关系,他们还背负重债,债主是朝廷。东坡亲眼看到这种情景,夜不能寐,接连七次上表太皇太后,请求宽免贫民的债务。这七次表章可以看作一个文件。他被贬海南,遇赦回到北方时,知道章惇获罪流放,他给章惇之子复信,“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
东坡的人道精神还有多方面表现。诸如修水利,建医院,舍药方,赈灾等。几乎贯穿了他为官和被贬的全部生活。

这些笔墨写苏轼的平生事迹是万分不得其一,通过学习,通过清风老师的讲述。接近了苏轼,了解了苏轼。后来,偶然得知,东坡和子由就葬在河南郏县,今属平顶山市。很想去瞻仰,以后等机缘巧合吧。。。。。。。。
返回页首 向下
呓语清荷




帖子数 : 11
注册日期 : 14-05-28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Icon_minitime周四 九月 11, 2014 3:56 am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川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受佛学、道学影响颇深。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东坡自幼聪慧过人,青少年时就显露出超凡的气息,20出头就步入仕途,虽仕途坦坷,饱经沧桑,但不失为一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好官,即使在自己贫困潦倒之际也想法救济贫穷百姓,乐善好施,传播文化。备受华夏子孙的爱戴和敬仰。
东坡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东坡在1061年,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写下了《和子游绳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喜雨亭记》。1073年,被派往杭州通判,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1074年,王朝云入苏家,离杭赴密州任,写下了《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是东南美)、《南乡子·送述古》(回首乱山横)。1075年在密州任知州,时值东坡结发妻子王弗去逝十周年,东坡写下了《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超然台记》。1076年仍在密州,东坡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78年东坡调往徐州任知州,写下了《永遇乐》(明月如霜)、《放鹤亭记》。1079年东坡因“乌台诗案"坐牢103天贬至黄州,写下了《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江城子·别徐州》(天涯流落思无穷)、《水龙吟·次韵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是非花)、《方山子传》其间东坡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又写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传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诠》(落日绣帘卷)。1083年东坡46岁,妾王朝云生子苏遁,东坡写了《记承天寺夜游》。1084年东坡奉诏赴汝州就任,途中游庐山、石钟山、金陵访王安石,小儿苏遁不幸染病夭折,东坡写下了《题西林壁》、《石钟山记》。1089年东坡拜龙图阁学士,到任杭州太守,率领当地百姓疏河道筑苏堤
,造福百姓,也给千年后的我们留下了保贵的文化景观,东坡在此其间写了《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1096年时东坡已被贬居惠州,妻王朝云卒于此地,东坡写了《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1097年60岁的东坡再遭贬谪
至儋州,1101年64岁的东坡卒于北归的途中。
东坡的一生沉沉浮浮,但他却有着旷达的胸襟,洒脱的个性,无论是他的文字还是他的为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返回页首 向下
欧阳`




帖子数 : 11
注册日期 : 14-09-11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Icon_minitime周六 九月 13, 2014 11:41 am



苏东坡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一生经历坎坷,多次被贬。他曾官至礼部尚书,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只得远离京城去担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苏东坡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东坡在临死之前两个月,在一个寺庙里,看到了寺里的住持冒死保存的自己的一张画像,于是写了一首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多少无奈,多少酸楚,多少调侃,却又有多少豪迈,多少旷达,多少解脱。
黄州惠州儋州都是贬谪之所,但在苏轼心中却成了他一生最绚烂的最有成就感的最难忘怀的福地。
黄州,是现在湖北的黄冈。乌台诗案,为苏轼政治生涯重大转折,几至于死亡。后经力保,改谪黄州任团练副使。他在黄州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苏东坡谪居黄州。这时,他的俸禄减了一半,而家里供养的人口又多。为了维持生计,他在城东开垦的一片坡地,种地添补家用,这也成了“东坡居士”的由来。
苏轼词的逸怀浩气、举首高歌,无疑是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如此高远的气象、如此开阔的境界、如此旷达的风格,是此前罕见的。他总是保持乐观的精神。在他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他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东坡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再次被贬是去惠州,就是今天的西湖。惠州地处岭南,气候温暖,一年到头甜瓜香果不断,其中以出产荔枝、龙眼、柑橘、杨梅等超甜果类出名。在别人眼中的岭南烟瘴之地,在苏轼眼中却是洞天福地。他到此如游鱼得水,大饱口福的同时心满意足地赋诗一首:“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 能吃到新鲜荔枝好似神仙,可以想像苏轼将“瓤肉莹白如晶雪”的荔枝送到多髯之口中时乐不思蜀的神情。
因为有荔枝相伴,苏轼在惠州度过了甜蜜的三年,惠州给他的记忆是美好的,正如他在《定风波》里所写的那样:“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然,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他那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里面的“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这首《蝶恋花》,代表了他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表现诗人创作上的多方面才能。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诗人的感伤。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
在惠州,苏东坡写下了160首诗词和几十篇散文,使西湖美景名扬天下。他在《江月五首》中写道:“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更有那《卜算子》中妇孺皆知的名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用清理西湖淤泥堆成的苏堤,成了西湖十景之一。
看到苏东坡在惠州乐不思蜀,有人就羡慕嫉妒恨了。于是他又被贬到更远的地方---儋州,就是今天的海南岛。那是天涯海角啊,那时候可不是现在的旅游景点,是极其荒蛮之地。儋州地处热带,毒蛇猛兽遍地皆是;最令人恐怖的还有瘴疠和疟疾时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你看他这首《千秋岁》就知道,距离京城有多遥远了。“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於海。”这是步秦少游的《千秋岁.水边沙外》的韵写的,秦少游当时坐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词人受贬远陟,孑然一身,更无酒兴,他乡逢春,因景生情,引起词人飘零身世之感。苏东坡此词颇有同病相怜的感觉。
但苏东坡依然是乐观的。苏轼与儋州黎子云兄弟结成亲密的朋友,每次去他们家中拜访,都是乐而忘返:“城东两黎子,室迩人自远。呼我钓其池,人鱼两忘返。” 他常常和村民们在槟榔树下拉话家常。有如此真挚的情谊,难怪苏轼要说“我本儋州人,寄生西蜀州”,愿意“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二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了。
在海南生活三年, 苏轼毫不悔恨,他把这当成了他一生最奇绝的最难以割舍的生命历程。在离开海南时,他写下著名的《六月二十日渡海》:结尾写道:“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妄图用流放的手段置苏轼于死地的佞臣们没有料到,他们居心叵测设置的三座暗礁,不但没有遏住苏轼生命江流的奔涌,反而成就了他生命的激荡与辉煌。
返回页首 向下
柳岸闲人




帖子数 : 24
注册日期 : 14-07-24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Icon_minitime周二 九月 16, 2014 8:41 am


作业 C17柳岸闲人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川人。

作为北宋文坛的一代文宗,苏轼才华横溢,著书宏富,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都有重大的建树和深远的影响:
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与同时代的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代诗歌新风,为宋代诗坛巨擘;他的词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绘画久负盛名,与文与可,米芾一道建立了宋代文人写意画派。苏轼还是一位有着真知灼见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具有博大精深的哲学与文化学术思想。这样一位多才多艺,涉猎广泛,成就巨大的文学巨匠,举世罕见,堪称“旷世第一才子”。

就这样一位旷世才子,其一生历经磨难,饱尝艰辛。在坎坷曲折的仕途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被贬谪的。而且一贬再贬,愈贬愈远,正与他诗中所写:黄州惠州儋州。在岁月的长河中,他的无奈与酸楚,调侃与解脱,豪迈与旷达都在他的诗词中得以体现。

《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上片抒发词人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写月的移动,抒发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黄州:
《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满庭芳  蜗角虚名》《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定风波莫 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江城子 梦中了了醉中醒》等等也都堪称名篇,据统计,苏轼在黄州的五个年头里,共写作诗词、文赋札750多篇(首)。其中诗词293首,黄州使得苏东坡成为北宋时期文坛的领军人物,标杆性人物,一举登上文坛顶峰,在黄州竖起一座令人景仰的文学丰碑。在这些词中,都包含着作者当时复杂而矛盾的人生感慨,其中包括了壮志未酬和超逸清空的精神境界。在词作中形成了超脱旷达的风格。

惠州:
《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乃蛮荒之地,此时苏轼老病交加,生活困窘,处境艰难,可是我们从诗中没有看到他的窘态,反而感受到的是他的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把满腹苦水写成赞歌的旷达情怀。
正是这种自得其乐招惹了他的政敌,于是把他贬到更远更荒的边地儋州,欲置他于死地。

儋州: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首诗,就是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自儋州返回时所作。“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这种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旷达豪放的襟怀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

东坡的一生沉浮坎坷,历尽艰辛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洒脱的个性,坚持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他光明磊落,正直坦率。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
返回页首 向下
 
烟雨楼初级群第八次作业C组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烟雨楼论坛 :: 评阅区 :: 烟雨楼初级词班 :: 烟雨楼七期初级班-
转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