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听老虎讲了《满江红》(怒发冲冠),他提到真伪的问题,恰巧前一段时间我看了网上双方的论战,觉得有点意思,在这里也想和大家分享分享,至于《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赏析老虎已经讲得很好了,使我也受益匪浅,而我这点东西只是作为词坛的逸闻趣事闲聊一下, 本来是想在呱呱上吹吹,但是时间和条件所限,一时难以实现,所以放在这里打打油,供大家一乐吧。
辨析一首800年以前作品的真正作者其实很难。如果是古人有意伪托那就更难,这和中国传统自古不注重版权,也不注重实证,讲究意会有关,修改伪托前人的作品是个普遍现象,可以说是业内的潜规则,甚至包括注重考据的清朝人也是这样。这个问题在文学领域先例很多,《红楼梦》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没有脂批本,发现后40回是伪作基本不可能,而且就目前国内的证明后40回是补写的直接证据也是凤毛麟角,红学大家们的分析也是意会的成分比较大,比如说立意的高低,手法的精拙,对判词的解释(其实是猜测),用数据说话的不多。倒是国外的研究人员将文字进行数字化对比以后,在这一领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方法是这样的:每个人语言习惯不同,一些词汇的使用频率就不同,分析常用词的出现频率,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当然前提是基础资料的正确和完善,只用程甲本、程乙本就有问题,因为这两个版本的前80回也编辑、润色过了,而且删改的程度还比较大,加上后40回本来就是有意仿写,在这样的基础上当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李白的《静夜思》,有比较可靠证据说这首诗是被改过的,而其原诗如下: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据说明以前的版本都是这个样子,乾隆年间,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才把《静夜思》改成了现在的样子,网上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其中有篇“《静夜思》是首反清复明诗的N个理由”有点意思,大家可以百度来看看。我个人的观点,两个明月是有点重复,且举头望山月的山字有万里关山、山重水复的意味,突出了故乡之远,加重了相思的味道。当然明月也有明月的优点,读起来一唱三叹,更加朗朗上口,使它从书本里的诗,变成了口头上的歌,无疑更有利于流传。但是无论哪一首是李白原诗,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原诗是被改过的,看来根据编者的用途或喜好修改前人的作品,甚至连李白都不能避免啊,可见古人对版权的有多么无视,怕怕。
还不止这些,就我知道的,更令人感叹的还有因为后世观点的不同,有些原本显赫一时的作品,甚至会因某些人为的理由淘汰掉。明代的著名词人马洪的作品就是一例,根据《词学反思与强势选择———马洪的历史命运与朱彝尊的尊体策略》马洪是明代的著名词人,“其创作态度极为审慎,自谓四十年来只有百首,但明人和清人对他的评价往往截然相反。从一个名满天下的词人,到基本面目模糊不清,甚至连词集都已经失传,这个巨大的反差,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史发展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即强势人物和理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和马洪的作品相比,《满江红》(怒发冲冠)自然是幸运的,但是和前面的作品相比,辨析《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难度也是更大的,作品本身字太少,资料也少,甚至20世纪以前似乎很少被人关注,考察方法基本全凭意会,说不清是必然的,所以也只能聊聊可能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试着说一下:
1、首先是写作背景。从历史上看,虽然词的分类目前还是词学研究的难题之一,但是婉约词在整个词的发展史上无疑被奉为正宗,岳飞的诗词观虽然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是偏婉约的,不仅不奇怪,而且说明武穆公的学问很正宗,要为他老人家的文武双全喝彩,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从词的传统来看,岳飞的词更偏于婉约的可能性是有的。
2、参照岳飞的其他作品。岳飞的诗有十几首,词有3首。参看他的另两首词,《小重山》就不说了,典型的婉约词,甚至有人认为其基调过于低沉,略显颓废(颓废不颓废,自有岳飞的实际行动来说明,不过他很郁闷倒是真的,这个地方使我想起飞觞老师讲过的词心);另一首《满江红》(遥望中原)已具有豪放词的特点,但是远不如怒发冲冠激烈,仍兼具婉约的味道。这也说明第一点的分析是对的,岳飞写婉约词真正常,有历史的必然性。
3、考察词本身。这首词畅快淋漓、豪迈悲壮,音调激扬,声可裂石,优点自不多说了,这里只说一点儿个人读词的体会:首先我觉得这首词整体有点像“怀岳飞”,即便不是岳飞写的也是写岳飞的,和岳飞已经不可分割。其次如果硬挑毛病的话,上片比下片写的有文采,下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两个对句的语义有些重复,不过也有人认为重复得好,加强了语气,气势更足,也有道理。还有末一句朝天阙(有的版本是朝金阙),有点喊口号的味道。至于词本身的可能性,网上讨论很多,大家闲的时候可以找找。
4、参考史料。这个问题的贴子太多了,我就不细说了,总之,正反方都能找到证据说两句,看去也都有理,并且都对对方引用的史料提出了质疑。(尤其是这个问题和学词的关系不大,说也是浪费时间,此处省去拷贝几十万字……)这里只给大家看一点儿新鲜的,是首网上署名文天祥的词:
满江红·酹酒天山 【宋】文天祥
酹酒天山,今方许、征鞍少歇。凭铁鞵、千磨百炼,丈夫功烈。整顿乾坤非异事,云开万里歌明月。笑向来、和议总蛙鸣,何关切。
铙吹动,袍生雪;军威壮,笳声灭。念祖宗养士,忍教残缺。洛鼎无亏谁敢问,幕南薄薄膻腥血。快三朝、慈孝格天心,安陵阙。
网上文天祥的“满江红”还有两首,
满江红 代王夫人作(宋·文天祥)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满江红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宋·文天祥)
燕子楼中,又挨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王夫人名为清惠,是宋朝后宫中的昭仪。南宋灭亡时,她跟随宋恭帝作为俘虏北上,在汴京驿壁上题词《满江红》。文天祥囚居金陵 ,偶然读到这词,认为词中“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可以商酌,写了这两首词。
对比三首词的韵字,大家发现了什么?我第一眼看见满江红·酹酒天山大喜过望,这不是步韵的吗?文天祥要是有个副标题“和武穆王《满江红》韵”那该多好,如果没有这个副标题或是步的别人的韵,那也能说明岳飞写《满金红》的确有问题,而且从来还没有人拿这首词来和岳飞的对比,也算是一项新发现,所以我专门查了《文山先生全集》,可惜的是根本就没找着有这首词,又查了网上的《全宋词》,有很多版本根本没有这首词,终于有一个有了,但却是文天祥唯一的一首没副标题的词,只好作罢。
5、分析动机。借名人作秀的自古就有,如今更多,看看理论者的动机也很意思。为什么有人提出了质疑?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有没用科学的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来论证?我的结论是双方的主要论战者都是认真的(跟风的就说不好了),也能看出都很努力,但是就像我开头说的,要想找到直接的充分的证据真的很难,大家还在努力中ing……
结论:如果没有过硬的、直接的证据,无论下怎样的结论都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我的结论是没有结论,不过可能性还是有的,虽然“可能”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不靠谱,哈哈。
既然是瞎聊,就再聊多点:读岳飞这首满江红,我觉得关键问题不是真假的问题,岳飞没写这首词的也影响不了岳飞的高大,这首词不是岳飞写的也影响不了这首词的深入人心,如果不是岳飞写的,只能说明爱国的词人不止岳飞一个,而不能否定了岳飞的民族气节。但是大多数人愿意承认这是岳飞写的,反映了大家这首词的热爱,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保守侵略者欺凌之苦,文学欣赏变成了精神需要,这首词用语通俗,痛快淋漓,尤其是通过杨荫浏教授的整理,配上了古曲,旋律雄壮又不失优美,更促进了这首词的流传,可以说岳飞和满江红交相呼应,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激励着全民族的爱国心。根据王兆鹏、郁玉英的《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一文,由于20世纪以来大家的关注,这首满江红在宋词十大名篇里排名第二,反映了作品本身的价值,也反映了当今文学审美的特点和变革。至于中国人为什么就没有版权意识,山寨的东西为什么有那个多,倒是个值得反省的问题。
最后,再给大家看三首词,一首是南宋张元干的送胡邦衡谪新州,和岳飞的《满江红》同时期,风格也相近。绍兴八年胡铨因谏议和而被贬至福州,由遭秦桧迫害,移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张元干作此词为胡铨壮行,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词极慷慨愤激,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
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南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还有两首是抗战歌词,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但是我觉得如果作为婉约词和豪放词来看会更有意思: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大刀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 把他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