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端午感怀--溪柳
端午来时芳草茂,风吹麦浪微醺.
门边艾叶散清芬.厅堂丝线裹,小院粽香亲。
先辈曾言寻屈子,江边悼念诗魂。
今天佳节享天伦.古今兴废事, 江水逝无痕。
花满楼评:
端午来时芳草茂,风吹麦浪微醺.——开篇直接点题,说明时间,且从空间上分开层次,先写远景,一眼望去,草木茂盛,微风吹过,层层麦浪,清香扑鼻。很好
门边艾叶散清芬.厅堂丝线裹,小院粽香亲。——这一拍由远及近,把视线拉回到小院,看看人们是怎样迎接端午的呢?作者用了三个关键词:艾叶、丝线、粽香,用这些最能体现端午节特色的文字来表现主题意象,是近景,很好。但有几个词需要斟酌,“厅堂丝线裹”这一句一是景物描写的不符合实际,人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厅堂都用丝线横七竖八的拉满了,无非是插的艾蒿呀,手脚上呀,绑了一些丝线,所以,此句描写失真。
写到这里,我们回头看看,作者描写了端午来临,人们已经进入了节日的忙碌和欢乐中,那么,不禁要想,这样的铺陈,渲染,作者下片该怎么写,会有什么样的设计。我想,下片一定是由这样的境况所引发的感慨。
纵观下片,作者力图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今夕的区别,但是,我想,者也没有想好到底应该感怀什么,所以,我看到其思路忽左忽右。我们来看下片的两拍:
先辈曾言寻屈子,江边悼念诗魂。——我看得出,作者在考虑接转,用“曾言”二字做了承接,但给人的感觉,和上片还是有些陡然,见生拉硬扯,说端午,感觉给词人一个动力定形,那就是一定要说到屈原,我觉得这样用也可,但是承接的一定要做到衔接无痕,所以,这两句再打磨一下。
今天佳节享天伦.——说到这,话锋一转,把思绪拉回来,继续上片的意象进行咏叹,说人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不错。但今天二字见白。
古今兴废事, 江水逝无痕。——这一结排,又绕了回来,意图在说,以往都成了过去,被尘烟所埋没了。我是觉得这个结没有结在上片所铺设的意念中,所以,这结究竟应该怎样结,建议作者再思考一下,窃以为,还是结在今夕对比,人们的幸福生活应该珍惜呀什么的为好。
全篇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由远及近,再到远,景结,很好,欣赏,学习了。
此调五字句最好用对句。
花满楼老师辛苦了,谢谢你这么认真,感动.....我修改后发给老师看。再谢谢老师